丁榮生/台北報導  (20060811)  china times

    今天起趕快看俄羅斯文豪托爾斯泰的「戰爭與和平」、「安娜卡列尼娜」,蕭洛霍夫「靜靜的頓河」與普希金的詩作,才能在11月領略「俄羅斯文學展」的樂趣。

    將於11、12月間在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舉辦的「走向人民─俄羅斯文學三巨人」特展,策展的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表示,托爾斯泰是當時俄羅斯文學第一個用俄文寫作的作家,被譽為「文學之父」,也是開啟民族主體性探討的作家,普希金本身有遙遠的黑人血統,追求自由主義的寫作,這與台灣在鄉土文學之後,建立台灣主體觀的思維有其一致的經歷。這也是為什麼策展的文建會將同時探討台灣的鄉土文學,因為認為從這些作家的經歷,可啟示台灣的「主體性」。

    「俄羅斯文學展」將在台南文學館與台北台灣博物館展出,呈現普希金(1799﹣1837),托爾斯泰(1828﹣1910),蕭洛霍夫(1905﹣1984)3位文學巨擘在19到20世紀間,用他們的筆,翔實記述了時代的故事,也影響了當代的思潮,在俄國史上奠立其獨特、開創性的歷史地位。

    吳錦發認為,這場「從沙皇帝制到人民共產,寫實的文學創作如實反映社會」的展出,充分顯示了俄羅斯的知識分子總扮演著社會的良心,不斷地透過文學創作,反應人民生活、思索社會問題,因而俄羅斯文學創作在世界文學中自有其獨特及璀璨的地位。

    策展的遠流出版公司指出,普希金是「俄國現代文學的鋪路人,也是俄國現代文學語言的創建者」。他活躍於貴族社會,不斷地反省著貴族應負有的社會責任,作品熱情洋溢,首先對俄國傳統民間故事與傳說做整理,並寫成文學作品。

    托爾斯泰則是「人類心靈的導師」,除年輕時短暫在貴族圈活躍外,終其一生幾乎都在其領地與農民一起生活,藉著不斷思索,嘗試在自己的優渥生活和廣大俄國貧民的慘境之間求得平衡,並將一切努力,都反映在其諸多巨作之中。

    蕭洛霍夫作品則針對哥薩克人生活,在紅、白軍之間的效忠掙扎,以及頓河地區哥薩克人的民俗風情,有著深刻描寫,終其一生,皆在關注頓河地區哥薩克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傳統的保存。

    「俄羅斯文學展」主題設定在土地、人民與文學的感情,除了重現俄羅斯人民生活實況外,屆時也將切入台灣鄉土文學所重視的「主體性」的意涵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